端午节出生的人是鬼,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?
更新于:2023-06-04编辑:砂砾啊
端午节出生的人是鬼
端午节出生的人是鬼的说法,是因为古代,古人视五月初五为恶月的恶日、凶日,是一年毒气最盛的一天,认为这个月不宜生孩子。认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,是不祥之人,会给父母带来灾难,有着五月子者,长与户齐,将不利其父母的说法,所以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,很多是抱养于他人,甚至是被抛弃、扼杀。
在古代,人们相信鬼和神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在人间游荡,因此出生在这一天的孩子就可能与鬼和神有所联系,有着不祥的预兆。这种想法在现代看来未免有些荒唐,但是在民间却有着长久的传统影响。端午节所在的农历五月不光被称为毒五月,还被称为恶五月,可见端午节不光毒而且恶,而且在古代还有这么一句俗语,那就是:五月五日生子,男害父,女害母,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不允许生孩子,即使孩子出生了,估计也不太想养,怕会给家庭带来无妄之灾。不过,现在看这些说法都是过于玄幻的,不足以当真。
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?
1、纪念屈原
相传,屈原倡导举贤授能,富国强兵,力主联齐抗秦,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,屈原遭谗去职,被赶出都城,流放到沅、湘流域。他在流放中,写下了忧国忧民的《离骚》、《天问》、《九歌》等诗篇。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,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自尽,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屈原投江后,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,但却再也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。为了寄托哀思,人们荡舟江河之上,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。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,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。
2、纪念介子推
东汉蔡邕《琴操》中提到,蒲月(即五月)初五眷念介子推。晋国的重耳与介子推逃亡在外19年,饥馑中介子推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,谎称是猎得野兽拿给重耳果腹。其后重耳返国登位成为晋文公之后,却忘了封赏介子推。为此,介子推有些怨气,写了篇《龙蛇歌》,感慨自己和晋文公的经历。他把晋文公比作飞龙,当初辅佐他的人比作蛇。五条蛇曾追随在龙的左右,作为辅佐陪侍在它身旁。有一天龙飞回到故乡,得到了安身立命的合适地方。有四条蛇还在它的左右得到恩露滋养,却有一条蛇羞于再与龙蛇相处,宁愿干死在荒凉的原野上。写完《龙蛇歌》后,他猜想到重耳会来找他,于是就背着母亲躲进山中,不愿与他相见。果然重耳听到《龙蛇歌》后多次出人寻找,请他下山出仕,可介子推拒不下山。无奈之下重耳下令纵火烧山,三面点火,只留一面出路,意在逼迫介子推从此下山。没想到介子推却和母亲态度坚决,拒不下山,最后被烧死在山上。
3、纪念伍子胥
伍子胥原来是楚国人,父亲是楚太子的太傅,因昏庸的楚平王相信了小人之言,伍家卷入内斗,伍子胥父兄最终皆亡于楚。在他逃亡过程中遇到一位年迈的渔翁,老人帮助掩护伍子胥,并送予他吃食,伍子胥感激老人大义,欲赠其七星宝剑,渔翁拒绝,并为了保密伍子胥的行踪,在护送他上岸后投水而亡。后有人感动于渔夫的善良和仁义,于是在江边建立祠堂纪念此事。每逢端午,众人就举行龙舟竞渡的活动纪念伍子胥和渔翁二人。
4、纪念孝女曹娥
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,是为纪念东汉(公元23年-公元220年)孝女曹娥救父投江。曹娥是东汉上虞人,父亲溺于江中,数日不见尸体,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,昼夜沿江号哭。过了十七天,在五月五日也投江,五日后抱出父尸。就此传为神话,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,令度尚为之立碑,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。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。